矢志不渝创新突破 科技自立自强铿锵有力-凯发k8国际首页

当前位置:凯发凯发官网首页官网首页 > 新闻中心 >  >  > 高质量发展看2021

矢志不渝创新突破 科技自立自强铿锵有力
来源:新闻中心
发布时间:2022年01月12日 编辑:新闻中心

  2400余项科技项目有序推进,数百项关键技术和前沿技术取得突破……这些数据彰显了中国电科科技创新沉甸甸的分量。

  2021年,中国电科立足“三大定位”,聚焦“四大板块”,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,整合集聚创新资源,完备完善体制机制,加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,创新体系显著强化、创新能力显著增强、行业影响力显著提升,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脚步铿锵有力。

  支撑科技自立自强 创新地位越发突显

  2021年11月3日,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。由中国电科牵头、参研的12个项目,分别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、一等奖、二等奖,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,再次彰显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担当作为。

  星光闪耀之下,是坚实的步伐。

  中国电科落实国务院国资委部署要求,瞄准国家战略需求,进一步增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,深化产学研结合,全力以赴搞好原始创新、集成创新,勇当原创技术“策源地”和现代产业链“链长”,为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发挥更大作用。

  加强战略性前沿性科技创新布局,中国电科新增8个国家级创新平台。其中,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集聚五省六地优势资源,推动我国第三代半导体创新链产业链体系布局,为破解关键核心技术、抢占全球战略性支柱产业制高点奠定坚实基础。

  2021年中国ska正式启动,是全球天文学界、科学工程界瞩目的大事。作为我国参与ska工程建设、技术研究的骨干力量,中国电科参与11个工作包中3个核心工作包的研制任务,在前期工作中作出重要贡献。

  熠星大赛是中央企业“双创”工作一张闪亮名片。作为主承办单位,在国资委领导下,中国电科连续成功组织第一、二、三届赛事。第三届比赛在2021年圆满落幕,2.3万余人、3340个项目参赛,贡献了一场“双创”盛宴。中国电科荣获一等奖2项,二等奖1项,三等奖2项,获奖数量位居央企第一。

  提能力、强担当,中国电科创新地位越发突显。

  坚持战略需求导向 创新动能越发强劲

  2021年12月9日,中国航天员与孩子频频互动,妙趣横生。中国电科研制的通信测控系统,在天地之间打造了一条宽带、高效、稳定的通信传输“天路”,为太空授课搭设“桥梁”。

  以通信测控系统为代表的重大科技成果,还有很多。中国电科坚持“四个面向”,以战略需求为导向,一批重大攻关工程任务顺利实施。

 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,充分发挥人工智能、云计算、大数据等技术优势,超前布局了量子信息、生物交叉等领域,突破神经通路灵巧手、全脑神经导航系统、多模态语音交互等关键技术,实现超高速连续变量量子秘钥分发技术国际领先、脑机接口率先完成人眼视觉影像复现等,为智能应用领域灵犀手、智慧医疗系统、智能安防系统、数字政府系统等相关产品提供技术支撑。

  面向经济主战场,强化创新引领作用,在装备、器件、材料、芯片等关键领域均取得重要突破,有效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。离子注入机实现全谱系自主创新,cmp工艺验证良好,突破fpga芯片研制瓶颈,形成全自主架构dsp技术体系,建立了高速高精度a/d、d/a转换器研发技术平台,形成成套标准三代半导体gan工艺技术体系,申威cpu攻关和“从芯到云”生态建设取得新突破,汽车电子、车路协同等领域突破一批核心技术……一项项突破,都为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。

 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,形成“十四五”科技专项规划和智能专题规划,一批重大项目纳入国家规划中。承担的国家科技部、国防科工局等方面共计2400余项关键技术攻关项目和预研任务有序推进,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,掌握一批前沿技术,为未来发展提供强有力技术供给。其中,为全年航天发射任务提供航天测控、天基载荷、基础元器件等全面航天信息系统凯发官网首页的技术支持,天问一号、天和核心舱、神舟十二号、神舟十三号、天舟二号、天舟三号等已经成为2021年中国人心动的印记。

 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,采用自主芯片的病毒消杀设备助力冬奥抗疫,高端医用ct设备核心部件打破国外垄断,“北京健康宝大数据支撑平台”提供服务破120亿次。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上,中国电科一款神经类疾病导航诊疗系统荣获“2021年世界智能制造十大科技进展”奖项。

  战略牵引、奋斗为先,中国电科创新动能越发强劲。

  完善制度机制 创新活力越发旺盛

  修订成员单位科技创新考核要求,科技创新考核权重大幅提升,很好反映了中国电科完善制度机制、增强创新活力的决心和行动。

  深化科研管理改革,建立党组统筹、总部推进、优势单位牵头,行政线、技术线双线协同的项目管理模式,创新效能大幅提升。与自然基金委联合设立基金,采用“揭榜挂帅”机制,与清华大学等50余所知名院校建立稳定的协同攻关模式。修订知识产权管理办法,出台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的意见,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管理水平。

  强化人才激励保障,坚持荣誉表彰、薪酬分配向一线倾斜,关键核心人才工资总额实行全额单列,设置总师岗位津贴和专项奖励,实施岗位分红等中长期激励,为科技人员迸发创新活力提供制度保障。

  完善管理、强化激励,中国电科创新活力越发旺盛。

网站地图